Search


物聯網大未來,兩岸創投有話說

撰文者:郭芝榕 發表日期:2015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物聯網大未來,兩岸創投有話說

撰文者:郭芝榕 發表日期:2015/07/23

「IDEAS Show網路創意展」23日邀來兩岸創投,談兩岸物聯網發展狀況,主持人華鑫資本董事長戴偉衡以「我看物聯網、我看你們的物聯網發展有什麼狀況、咱們怎麼一起攻占全球市場」三大子題,邀請與會創投交換意見。總結來說,兩岸創投普遍認為,應該善用中國市場大及充沛資本的優勢,結合台灣在原創創意、軟硬整合能力的優勢,未來兩岸將非常有機會成為國際重要的角色。

奇想創造事業公司董事長謝榮雅指出,物聯網需要具備足夠想像力,回到以人為核心,如何讓環境、物件、時間軸的走向在過程中為人服務,帶來更美好的體驗?這是一個個人可以當皇帝的時代。

對於中國物聯網的觀察,謝榮雅說,中國政府投資很多,但不見得是好事。我常看到只有用戶,沒有商業模式,先取用戶是第一要件,也許可看到野蠻性的成長,但台灣看這樣的模式很害怕。此外,台灣在工業設計這部分還有優勢。

企業和資本方該如何看待物聯網?謝榮雅指出,新的時間經濟產生,因為更容易掌握到在當下及的行為動機,新的電商、智慧服務系統,連結共享經濟,其中有很多想像議題。

要進到人的生活領域,有三件事很重要:一、想像力很重要,台灣人很有想像力。二、風格,台灣工業設計發展得很早,所有產品一定要進到國際市場跟國際品牌競爭。三、技術和量化的能力,深圳和華強北逐漸占有優勢,台灣若能結合中國的技術能力,加上台灣的國際化的能力,兩端合作整合想像力、風格、技術的話,可以形成能進到國際市場的平台。

兩岸創投看物聯網
(圖說:兩岸創投點出物聯網現況,討論物聯網的發展與機會。圖片來源:郭芝榕攝影。)

大亞創業投資公司總經理翁偉勛指出,大亞在過去三年投資20家新創公司,A輪前的初早期新創投資占一半。目前物聯網還在萌芽階段,從智慧手環、手裱到智能家居,各式各樣蒐集人、物件的感測體,在還沒有商業模式以前,大家都還在嘗試做用戶體驗,不管怎樣使用,而是先看如何去蒐集,三年後也許大家就知道怎麼用。

翁偉勛說,中國市場很大,但是很亂。例如無線充電IC全世界有三種標準,但是中國是每個省都想做自己的標準,每個人都想當頭,但沒有人願意服務任何一個人,每個人沒有把握但是有機會。

鳳凰文化公司事業發展總監張曼姿表示,物聯網還很新,大家也尚未有很深刻的概念,但連結之後,要以人為本的話,則要探索人性、了解痛點,就必須探索文化。例如,很多產品的定位是為老人家走失、小朋友走失而生,會讓人產生抗拒,但如果是用為愛而生的概念,可能較容易被一般人接受。內容為王,要包裝你的服務。

現在中國物聯網特別興盛,張曼姿指出,因為市場很大,很多公司是融資型公司,中國資本市場快速增長,但台灣資本市場不一樣,資金和風險的要求不同。中國有阿里巴巴、騰訊的大腿可以抱,台灣沒有這個資源,所以必須把商業模式想得很清楚,同樣的東西在中國可能早就已得到資金,所以創投界也該想想怎麼去調整模式,加速投資,才能加速台灣產業的發展。

廈門愛特創投加速器的12個團隊裡已投資4個台灣團隊,廈門愛特創投加速器創始人姚錦程說,物聯網拆成物、聯、網,物就是智慧硬體和設備,如果要進入到家庭,沒有設計成份在其中,無法得到用戶的認可,所以融合人類的需求很重要。其次是連結,人與人的連接被微信做了,人與商品的連結則是阿里巴巴,人與服務的連結像是58同城、滴滴打車等,物聯網若是單點,而未連結,就無法形成物聯網。第三最重要的是網,搭配軟體和硬體,根據用戶的需求,創造出有用的場景,形成商業模式。

姚錦程指出,台灣已經錯過行動網路這一波機會,不管是對資本還是新創都已關掉了。他說,「台灣團隊覺得自己不夠有力量,不敢走出去,也不敢了解更大的市場訊息。」有一句話是「C2C」,也就是複製中國,如果模式是商業模式的創新,需要很大的人口紅利,就很容易在中國發展,滴滴快車可以給出比Uber更大的補貼,搶下更大的市場,台灣團隊在這個模式上不會有機會。

但是姚錦程認為物聯網則不同,它是由設計推動的,物聯網裝置可在華強北做,台灣團隊在設計這一端有很深厚的機會和豐富的經驗。但是目前台灣團隊有點沒自信、瞧不起自己,覺得台灣資金不支持,雖然這是現狀,但是如果可以設計出好東西,也可到Kickstarter上募資,再到深圳或華強化去生產。台灣團隊要解決的問題是,要深刻認識到自己在物聯網的優勢,包括設計產品、有創意等。

重慶華犇點亮天使基金合夥人駱去非說,物聯網目前還處於初階階段,有三個重要的組成,終端、連結、數據。第一連結,物聯網的連結相對較成熟,不管是網路、行動網路或藍芽等方式。第二是終端,很多裝置用感測器做資料採集,未來是物與物、物與人的交互。第三數據,大家在談網路容易忽略數據,例如數據的儲存,物聯網所需要的基礎建設完全不同,未來有空間去發展基礎建設。

此外,如何做資料分析,也是物聯網較有機會的點,未來做創業和投資都有很多機會。中國政府目前在推動物聯網,而車聯網和智慧電網是也是好的切入方向。台灣做物聯網很有機會,在原創創意和製造硬體有優勢。未來物聯網市場會更碎片化,需要更在地化,根據每個地方和市場的應用來設計產品,大陸對市場更敢闖,資本加上市場策略是兩岸的著力點。中國的優勢是資本,如果兩岸要聯手,大陸資本要給台灣團隊多一點支持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view/id/36844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本專頁將不定時網羅搜集國內外與物聯網相關新聞及技術,並無條件與 IOT 從業人員或對物聯網有興趣的大眾分享,若有任何不足或建議之處,歡迎隨時留言,一起研究研究。^.^
View all posts